<code id="zxess"><dd id="zxess"></dd></code>
<tabl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table>

<td id="zxess"><option id="zxess"></option></td>

<track id="zxess"><del id="zxess"></del></track>
<pr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pre>
    1
    2
    位置:西E網首頁 > 白銀新聞 > 突出全鏈化 突出項目化 突出差異化 ——白銀市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鼓起集體“荷包”

    突出全鏈化 突出項目化 突出差異化 ——白銀市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鼓起集體“荷包”

    編輯:王軍      信息來源: 白銀日報發布時間:2023-9-19

      近年來,白銀市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突出黨建引領,激活造血因子,著力以差異化戰略構筑錯位競爭優勢,全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邁入協同發力、量質雙優、沖刺倍增的“快車道”。
     
      突出全鏈化
     
      從“單打獨斗”到“齊抓共管”
     
      市委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進行謀劃推動,大力推進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健全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組織、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統籌推進,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責任機制。同步落實市級統籌責任、縣級指導責任、鄉鎮主體責任、村級直接責任,層層建立聯系指導、領導掛點、考核獎懲工作機制,月通報、季排名、年評比,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黨建引領,四級聯動機制的作用下,基層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的“紅色引擎”被點燃。今年以來,白銀市委組織部外授內訓相結合,遠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源地山東省煙臺市,舉辦全市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暨提升高素質農民致富帶富能力培訓班,在景泰縣召開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現場推進會,集中曬項目、談經驗、比措施、賽效果,各鄉各村“比學趕超”氛圍濃厚。
     
      “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的同志經常到村上來,幫助制定了集體經濟發展方案、擬定了倍增計劃。”白銀市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黨兆豐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在聯系單位的幫助下,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依托有機水稻、大棚蔬菜、水產養殖的發展基礎,著力打造“稻、菜、魚”三大主導產業,打造了集休閑垂釣、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于一體的美麗鄉村,走上了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目前村集體經濟年收益穩定達到30萬元以上。
     
      在積極創新村集體經濟壯大路徑的同時,白銀市還出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辦法》《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非現金結算系統的實施方案》《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事務分離的實施方案》等一攬子制度安排,常態化落實“經濟體檢”,對統計數據造假以及盲目決策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違規新增村級組織債務、貪污挪用截取套取扶持資金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堅決為村集體經濟上好“安全鎖”。
     
      突出項目化
     
      從“零散扶持”到“聚合打包”
     
      “今年,我們村被列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大墩梁村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我們一定搶抓這次試點建設機遇,把‘戰地黃花大墩梁’紅色主題廣場、大墩梁戰役展覽館、小雜糧加工基地等一批項目實施好建設好。”會寧縣中川鎮大墩梁村黨支部書記魏太平說,下一步,村里將以紅色文旅為引領,努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更好地帶動群眾增收。
     
      集體要增收,項目是關鍵。白銀市充分發揮173個中央、省級扶持項目村和8個紅色美麗村莊的示范帶動作用,各鄉鎮逐村建立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庫,認真篩選能夠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提升村黨組織組織力、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新型發展項目,不斷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打破資源租賃、入股分紅、企業贊助等低層次模式,提升經營性收入比例,促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些村集體有了項目、有了思路想法,但苦于沒有啟動周轉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川區委組織部負責同志介紹說,為了幫助村集體湊足項目發展壯大“第一桶金”,我們指導鼓勵各村整合各類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建立村集體股本,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市場化手段,參與收益分配,激活資源要素,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超過三分之一,涌現出了黃嶠鎮焦口村“屈吳源”山泉水品牌化發展、共和鎮毛卜拉村“一戶一田”做活土地文章等一批“叫得響、牌子亮”的集體經濟示范村。
     
      突出差異化
     
      從“單一產業”到“接二連三”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可能“十個指頭一般齊”。如何讓資源稟賦不足的村獲得發展機遇,同樣需要在實踐中尋找答案。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白銀市對標對表,用好魚、做好“漁”,鼓勵指導鄉村黨組織發揮首創精神,積極實踐“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路”,總結推廣出龍頭企業運營、聯村共建發展、紅色文旅融合等11種新型發展模式,著力讓各種資源都生出“金”來。
     
      從分散生產的“單挑”模式轉向有組織、規模生產的“抱團”模式,從根子上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銜接不緊密的問題。“我們蘆陽鎮的9個村經濟合作社抱團成立景泰縣名揚養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千頭肉牛養殖基地,每年的毛收入是1000萬元左右,年利潤可以達到200萬元,每個村都有20余萬元的村集體經濟分紅。”景泰縣蘆陽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張守東說。
     
      建立“黨組織+集體經濟項目+農戶”的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模式,推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與農戶受益同頻共振。記者在白銀區王峴鎮東星村采訪時看到,該村立足自身處于城郊的實際,積極打造近郊旅游休閑地,依托尾水濕地和環境整治項目,集體投資700萬元建成“水岸一峴”農家樂,每年可增加經營性收入120萬元以上,幫助帶動村民自籌投資農家樂4家。
     
      東星村的成功經驗是白銀市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從“一葉扁舟”到“千帆競渡”,多主體參與、多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美麗蝶變,如今在白銀比比皆是。據介紹,今年上半年,白銀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7147.70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64.85%;村均收入10.18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64.72%。下一步,白銀市將持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確保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村均達到20萬元以上。
     
     ?。▍紊俨?魯明)
     
    信息產業部備案號 隴ICP備10200311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01021|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版權所有:中共白銀市委網信辦
    西e網運營維護:西e網IDC中心技術支持:西e網技術服務中心 白銀鴻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未經本站許可不得建立鏡像連接,相關權益受法律保護。
    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