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zxess"><dd id="zxess"></dd></code>
<tabl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table>

<td id="zxess"><option id="zxess"></option></td>

<track id="zxess"><del id="zxess"></del></track>
<pr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pre>
    1
    2
    位置:西E網首頁 > 社會新聞 > 鄉親救過他的命 他用真情報鄉親

    鄉親救過他的命 他用真情報鄉親

    編輯:黃榮      信息來源: 西e網-新華網發布時間:2019-12-16

    王振美(中)給六市中小學的孩子們送去書包和文具,并與孩子們交流。資料照片

      見到王振美老人時,他臥床不起已經好幾周了。身上蓋的是發黃的被褥,電視是老式的“大腦袋”,老木箱里沒幾件像樣的衣服。一次生病后,讓這位94歲的老人更顯清瘦。盡管如此,他心里惦念的,還是自己設立的基金會。
     
      故事還得從60年前說起。60多年來,王振美助人為樂,扶貧濟困;90多歲時,他毅然捐出自己畢生積攢的50萬元,成立了“振美教育基金”,帶動更多人捐資助學。今年9月,王振美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助人為樂模范”。
     
      五十多歲創業
     
      自己富了,也要帶著大家一起富
     
      1977年2月,快開春了。當時,江西蓮花縣六市鄉幾個腦筋活泛的人謀劃要建個花炮廠,大家想到要拉王振美“入伙”。這個身高一米八、能寫會算、在學校當過教員,又在縣政府工作過的人,在當地名頭不小。
     
      這一年,王振美已經52歲了,創業的艱辛可想而知。東家借,西家補,你五千,他三千,花炮廠就這樣建起來了。自己學工藝、算賬目、跑市場。從幾個人的花炮作坊,發展到能夠實現小規模出口海外的企業。靜臥大山深處,花炮廠的經營頗有聲色。
     
      王振美的小兒子王明太,至今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那段歲月:“1998年到1999年,我在花炮廠做銷售員,父親每月給我開1000元的工資。等到2000年,工資漲到兩萬元一年。”
     
      “富起來”的王振美,一直沒有忘記發生在1965年的事。“自己富了,也要帶著大家一起富。”上世紀60年代,王振美響應號召,主動提出要從縣政府返鄉支援農村。從干部變為農民,這個選擇在當時讓人十分敬佩。
     
      可誰知道,變故突然而至,讓整個家庭猝不及防。1965年,在家勞動的王振美突然患上了一種急性傳染病,眼睛發紅,吐瀉不止,危及生命。村鎮上的醫生束手無策,送到大城市的醫院診斷,高昂的醫療費讓家里難以承擔。
     
      “是鄉親們把我從家里抬進大醫院的。”王振美回想起這一幕,眼睛一下子紅了。張丙恩、嚴積發、謝仁安、嚴云開、嚴志貴,還有鄉鎮上的領導……王振美至今仍清楚記得當時幫助過他的恩人。王振美說,這個名單很長很長,但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你10元我5元,大家東拼西湊,湊了1000多元給他治病買藥。“那個時候,1000多元,在村里可是能建兩棟房的??!”
     
      一個甲子助人
     
      留著吃飯的錢就夠了,其他的奉獻給大家
     
      在兒子王明太看來,父親最大的性格特點,一是敢闖敢干,二是言出必行。
     
      “我的命是黨和政府救回來的,是鄉親們救回來的,我必須報恩。”撿回了一條命的王振美,說到做到。幾十年來,扶貧濟困、捐資助學,參與新農村建設……當地各種公益事業,都有王振美的身影。
     
      1968年,王振美與太沙村村民商議修座石拱橋,解決原有木橋年年沖走、年年要修的苦惱。“那時候沒有機器,只能身背肩扛。有些人不光不幫忙,還說風涼話。”王振美頂住壓力,帶頭從河里挑砂石,發動全村所有勞動力,每個人分攤100塊窯磚,一個多月辛辛苦苦,石拱橋終于建成。50年過去了,這座橋歷經幾代人的修修補補,依然挺立。
     
      2006年,家境困難的太沙村村民王水清突發腦溢血,送醫院搶救,王振美主動捐助7800余元。2012年,山背村村民吳國英患病住院,急需做換腎手術,王振美捐款1萬元。2014年,六市鄉政府牽頭成立“獎扶助學教育基金會”,他帶頭捐資1萬元。同年,六市鄉政府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王振美主動幫扶太沙村貧困戶郭梅昌。他了解郭梅昌家的實際情況后,沒有簡單地捐錢了事,而是出資3500元購買了一頭牛,并把3000元現金送到郭梅昌家……
     
      2017年,王振美做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決定。“當父親說要設立一個教育基金會的時候,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都以為,是要給他的孫子們設的。”王明太說。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王振美是要捐給社會,這一捐,就是50萬元。“我只要留著吃飯的錢就夠了,多余的為什么不奉獻給大家呢?”王振美這樣說。
     
      鄉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楊德榮聽聞,以為老頭子是一時沖動,趕緊打電話給王振美的子女確認情況。
     
      “我們家里經濟很一般,兄弟姐妹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50萬元分給大家,肯定能解決不少困難。”王明太說。“過去,大家都困難,你們兄弟姐妹沒讀過什么書,耽誤了?,F在還有人讀不上書,咱們應該幫他們。”王振美對子女們說。講到動情處,大家都落淚了。
     
      “既然支持教育,從心理上說,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也應該尊重老人的選擇。”王明太說,家人給了老人最大的支持。
     
      鮐背之年入黨
     
      初心從未改變,還想為國家和社會多做點事
     
      50萬元本金,怎樣才能可持續資助更多人,鄉里也犯愁。
     
      “一開始是存定期,收入很少。”當了20年教師的謝林華,被吸收進了基金會,成為財務負責人之一。有人提議拿這筆錢投資,但是王振美一合計,還是擔心風險太大。
     
      慢慢地,王振美的故事,在十里八鄉傳播開來,鄉鎮干部、鄉賢人物,都被吸納進基金會,大家一起監督資金使用,幫基金保值增值。楊志堅捐1.2萬元,楊石林捐1.5萬元,楊飛捐2萬元,賀建軍捐2萬元……在王振美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給基金會捐款,兩年多來,助學活動做得不少,但基金會賬目上的錢,反而多了十幾萬。
     
      為了迎接“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賽,六市鄉的孩子們奔赴外地集訓。王振美每天都要給帶隊老師打電話:“比賽、訓練情況怎么樣?”外地來的志愿者和教練一來六市,王振美總要請大家一塊兒吃飯,請他們多教點本領。
     
      截至今年9月,“振美教育基金會”已獎勵資助優秀師生和貧困家庭學生213人次,其中獎勵優秀教師47人次,獎勵資助優秀學生166人次,累計發放獎勵資助金76640元。
     
      “王老對我的幫助,恰如冬日里的暖陽,激勵我發憤圖強、報效祖國。”“我學成后,也要以王老為榜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學生們寫下的感謝文字,王振美倍加珍惜。
     
      做了這么多好事,王振美還有一個深埋在心中幾十年的夢想:在有生之年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2014年,王振美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想入黨的初心從來沒變過,雖然年紀大了,但我還想為國家和社會多做點事。”王振美說。
     
      2016年4月19日,91歲的王振美被批準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這天,他乘車100多公里前往井岡山。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王振美在親人的攙扶下拾級而上。站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他顫顫巍巍地舉起右手,向迎風招展的黨旗宣誓……
    信息產業部備案號 隴ICP備10200311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01021|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版權所有:中共白銀市委網信辦
    西e網運營維護:西e網IDC中心技術支持:西e網技術服務中心 白銀鴻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未經本站許可不得建立鏡像連接,相關權益受法律保護。
    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