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zxess"><dd id="zxess"></dd></code>
<tabl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table>

<td id="zxess"><option id="zxess"></option></td>

<track id="zxess"><del id="zxess"></del></track>
<pre id="zxess"><strike id="zxess"></strike></pre>
    1
    2
    位置:西E網首頁 > 文化藝術 > 曲子戲進校園 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曲子戲進校園 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編輯:魏少梧      信息來源: 西e網-白銀晚報發布時間:2019-10-31

      樂曲悠揚,經典傳承。10月30日下午,2019年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白銀區第一小學,向同學們講述“曲子戲”的文化背景、表現形式、藝術特色、在劇中的行當等相關知識,并表演了傳統節目《贈傘》,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曲子戲進校園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曲子戲《西廂調》小曲發祥于水川鎮大川渡,盛行于白銀市黃河兩岸及周邊地區。大川渡舉人張海潤在國子監期間以《西廂記》情節內容為參照,根據隴中地區特別是黃河兩岸人們的生產生活、業余愛好和習慣,于1875年創作完成了歌舞小曲,冠名《西廂調》。曲調有27種,大致歸為4類:敘述型、歡快型、憂傷型、風趣幽默型,在具體演唱中4類曲調常常穿插運用。
     
      曲子戲進校園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西廂調》小曲不同于其它劇種,曲調比秦腔細膩,無過高音調,曲調比南方劇種高昂,便于傳唱,喜唱者不論音調高低,皆可演唱。演唱形式靈活多樣,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即可演唱,深受百姓喜愛,久唱不衰、百聽不厭。
     
      白銀曲子戲已經在民間流傳了近130余年,盡管在內容上有所演變,增加了民間的創新內容,但在已經形成自己風格的基礎上,仍保留有西廂調中的曲子詞和曲調,這使得元曲文化的余脈在民間得以延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當天表演的《贈傘》,講述的是千年修行得道的白蛇和青蛇私自下凡,恰遇許仙同舟共渡,頓生愛慕之情,忠厚的許仙因雨而將傘贈予白蛇,留下借傘還傘的情緣。一腔腔方言、一段段唱詞,古韻雅風,別具情調,同學們充滿了新奇和濃厚興趣,這么近距離看曲子戲表演,讓他們初步對民族戲曲有了感受。
     
      曲子戲進校園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五年級學生朱安怡看完曲子戲表演后,對戲曲表演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她說,今天看了叔叔阿姨們的表演,感覺很喜歡。以前對戲曲有很多的誤區,感覺追星、唱流行歌是“酷”、是時尚,而聽戲、看戲、唱戲則是老土、土老帽。今天“戲曲進校園”活動,不僅近距離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更讓我們了解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時尚”。
     
      關東芳是白銀區第一小學的音樂老師,作為一名水川人,提及曲子戲溢于言表,當聽到熟悉的旋律,她忍不住哼唱了起來。“我從十歲就開始跟著家人在逢年過節看曲子戲,由于喜歡看的時間久了,自己也就會了,雖然這么多年在沒看過,但聽到熟悉的旋律,還是能記起一些。”
     
      曲子戲進校園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關東芳告訴記者,今天我們的學生第一次聽白銀的曲子戲,我認為其意義非常重要,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學習我們的非物質文化,有助于激發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我們地方特色文化戲曲的了解,等到孩子孩子長大以后,她會認為我們民族文化是獨有的,是獨一無二的,會更加喜歡我們中國民族的文化,能夠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給孩子們灌輸民族文化,讓他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啟發引導孩子們向美向善,提高品位和綜合素質,提高文化自覺、自信,才是硬道理。”
     
      曲子戲進校園白銀區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據悉,本次活動由白銀區委宣傳部、白銀區財政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教育局聯合主辦主辦,白銀區文化館承辦,甘肅金鳳凰傳奇文化傳媒演藝有限公司協辦,結合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三城同創”以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要求,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加強戲曲知識普及教育,廣泛提升未成年人戲曲文化素養和藝術審美水平,推動戲曲傳承發展。(記者李琴琴文/圖)
    原文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753781551047131661/?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imestamp=1572489327&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req_id=201910311035260100140470751B68C913&group_id=6753781551047131661
    信息產業部備案號 隴ICP備10200311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01021|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版權所有:中共白銀市委網信辦
    西e網運營維護:西e網IDC中心技術支持:西e網技術服務中心 白銀鴻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未經本站許可不得建立鏡像連接,相關權益受法律保護。
    久久久精品